最新商品
少數說話:台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 (上)
(上冊) 1990年代起,台灣的原住民運動有了新的進展,原住民女性的文學創作也有越來越多的成果。台灣文學研究者楊翠集結多年來的研究與關懷,以本書盤點二十年來原住民女性文學的發展,帶領讀者傾聽雙重..
少數說話:台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 (下)
(下冊) 1990年代起,台灣的原住民運動有了新的進展,原住民女性的文學創作也有越來越多的成果。台灣文學研究者楊翠集結多年來的研究與關懷,以本書盤點二十年來原住民女性文學的發展,帶領讀者傾聽雙重..
「蕃地」統治與「山地」行政:臺灣原住民族社會的地方化
從「蕃地」到「山地」,原住民族社會如何被國家機器收編為「地方」? 戰前日本政權的「蕃地」統治和戰後國民黨政權的「山地」行政,是為推動地方化而設的過渡性體制;兩者均以「國民形塑」為基礎,將原住民族..
排灣族少年王
曾短暫統治過全台灣高山部落的沙巴王,為何突然失蹤、生死成謎? 面對內部兄弟鬩牆、外有漢人侵擾,年輕的瑪太王子,要如何率領族人突破重重困境? 排灣族與漢族兩大族群的百年情仇,果真能隨著戰爭的餘燼湮滅..
賽夏語中客語借詞之音韻探討
本文主要以南庄賽夏語中的客語借詞使用現況,探討族群接觸與語言變化關係,以描述方式探究客語借詞在賽夏語音韻的影響。以文獻參考和田野訪查方式,蒐集賽夏語-客語借詞。本文主要針對音位、音節、音調三個音來陳述..
宜蘭縣丸山遺址1998年發掘整理報告
本發掘報告主要是針對1998年在丸山遺址所進行的搶救發掘所著,旨在詳述當時的發掘經過、地層概況、年代測定及出土的現象、遺物組成狀況。此搶救發掘緣起於當時地主意欲在遺址範圍內興建「丸山寶塔」,其工程規劃..
重見∕建∕現漢本發掘階段成果特展 展覽專輯
蘇花改工程發現漢本遺址,從搶救發掘出土研究的文化發展脈絡中擁有多文化層之豐富內涵,解釋臺灣新石器時代晚期發展至金屬器時代之變遷,在不同層位發現豐富之金屬器、玻璃、瑪瑙等外來物質,其文化堆積內涵之特殊性..
轉型正義、基督宗教、解殖民
目前有關原住民族的政策仍有許多爭議,經常未達成共識便被擱置一旁,除政府政策推動搖擺、固有結構問題等原因,現下民間社會力不足、漢人主流社會長年對原住民族議題的冷漠與疏離也是關鍵。故希望藉由基督教信仰..
麻達快跑
這一夜,沒有月光。 這群麻達在焦力烈的帶領下,原本是練跑,但邦雅一個手勢,讓所有麻達都開心了起來,是鹿群,發現鹿群的蹤跡了。焦力烈跟著大家跑回部落拿了竹茅,雖然麻達們都知道這樣簡陋的武器無法打獵..
對話與改變《部落大小聲》原住民族教育論壇實錄 (上.下共2書4DVD)
《部落大小聲》是原住民族電視台公共論壇節目,也是台灣社會當前唯一呈現原住民族觀點的談話性節目,節目內容探討攸關原住民族的多元議題,包括教育文化、土地權益、自治發展、經濟產業、衛生醫療與交通建設等,除了..
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
想把我心中認定的三個時期(日治時期、戒嚴時期、現在的自由民主時期)的個人和家族的遭遇,讓兒孫們明瞭。……也希望能讓大家對鄒族部落進步的過程有所了解。 高英傑,鄒族人,是高一生的第5個孩子,上有哥..
野韻
這是愛唱歌的女孩莎姑的故事 也是台東卑南大巴六九部落的土地記憶 一股源自靈魂深處必須發聲的渴望 悲傷的時候,害怕的時候,歡樂的時候 就唱歌吧,盡情地唱 如果有一首歌能急躁的心安靜下來 那個..
Birana i Wala:Growing up in Langalanga
本書是由Wala的文化工作者集體創作而成,記錄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傳統,以讓後來的世代得以認識自己的文化,因此本書各章節是以宗教、政治、經濟與社會組織等方面,集合眾人的知識而成。 ..
2016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原住民文學與文化論文集
《2016年第五屆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原住民文學與文化論文集〉共收錄七篇論文,內容涵蓋馬卡道書寫與認同、獵人文化劇碼與操演等二篇歷史文化論文,以及盧克彰的原住民書寫,和臺灣原住民作家奧威尼.卡露斯、利..
食尚馬非親炙家滋味.初探原鄉之台灣原住民香氣食材跨界歐陸文創饗宴
史上第一本!台灣原住民香氣食材躍身歐陸餐桌, 絕無僅有的精品級味蕾創意饗宴! 【24香氣食材∕28++節慶混搭歐陸料理紀事】 一本超越想像的美食紀事 一份前所未見的文創..
台北早餐大王:咀嚼一座城市的生活百態
比早起更重要的,是去哪裡吃早餐! 50 間必吃早餐 × 20 位行家帶路 大冰奶憑什麼穩坐鎮店之寶? 永和豆漿為何總在深夜燈火通明? 一顆蛋落在鐵板上,能變出多少魔法? 超商早餐如何研發..
戲如妳:陳淑芳的孤味人生
★金馬獎雙料影后陳淑芳 首部正式授權專書★ ★見證台灣電影、電視逾六十年的時代軌跡與風華歲月★ ★國家影視聽中心、遠流台灣館 策劃製作★ 「專心演戲就是我的孤味。」——陳淑芳 ..
克麗歐的轉世投胎:影視史學與大眾史學
本文集含影視史學、大眾史學及歷史文化評論三大單元。全書的主題在反思及超越學院派的專業史學,進而主張歷史的意義在於歷史意識、社會意識和生命意識的不斷錘煉昇揚。同時,本著有意擺脫文字中心論,探討影像視覺和..
上帝與家園的浪漫:陳泗治逝世三十周年紀念專刊 (中英對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為紀念臺灣第一代重要音樂家陳泗治,特於2022年8月23日至2023年1月15日舉辦《上帝與家園的浪漫—陳泗治逝世三十周年紀念特展》。本書除了完整呈現展覽「八角塔的浪漫琴韻」..
傾聽舊卷:張月娥樂譜遺稿集
宜蘭本地歌仔音樂採集第一人,獲頒第三屆噶瑪蘭獎及第七屆宜蘭文化獎殊榮的張月娥女士,2017年將樂譜手稿捐贈台灣戲劇館典藏,館方即以此為基礎整編,除兩篇序文、三篇專論文章外,主要以「思・樂譜遺稿」為主軸..
歌仔戲《燕歌行》與敘事設計
本書從東西方戲劇美學發展上的比較為始,介紹近百年來設計思潮的變化,及其與同時期發展的歌仔戲之間,如何交織演變出現代劇場歌仔戲的多變風貌。作者王世信專擅舞臺設計,特以唐美雲歌仔戲團所製作的精緻歌仔戲經典..
陳三五娘:有聲行動教材 (一) (附QR code聲音檔)
南管音樂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悠久古老的曲唱傳統,南管音樂文化圈中,有自形體系的樂語使用,隨著老樂人的凋零,許多樂語亦逐漸消失中。 且現今南管套曲與散曲中歌詠陳..
陳三五娘:有聲行動教材 (二) (附QR code聲音檔)
南管音樂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悠久古老的曲唱傳統,南管音樂文化圈中,有自形體系的樂語使用,隨著老樂人的凋零,許多樂語亦逐漸消失中。 且現今南管套曲與散曲中歌詠陳三五娘的故事佔極多的..
歌流傳社會學:洄流迴路與台灣流行歌
本書為石計生自2006年開始研究台灣流行歌,以過去研究的總體時間(1930-80)約半個世紀,通過對於年鑑學派與德勒茲《千高原》的反思,探究理論啟發的可能性,並根據所收集的資料,開啟一種多元層次的..
掌中乾坤:高雄布袋戲春秋 (書+光碟)
本書係專為研究高雄地區布袋戲團及消失的布袋戲戲院生態為主所紀錄的專輯,其目的在使民眾一窺高雄在臺灣布袋戲史上所具有的深遠影響力,並透過展陳蒐集相關文物約200多件來讓市民更加了解布袋戲在高雄的歷史背景..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陳懋良-聲樂曲集(1952-1993)
《聲樂曲集》收錄陳懋良(1937-1997)創作於1953至1993間的四組聲樂與鋼琴作品:《少年之窗》(作品第一號)、《中國舊詩歌曲三首》(作品第四號)、《翻譯詩兩首》(作品第十八號)、《真空地區》..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陳懋良-聲樂與室內樂曲集(1962-1988)
陳懋良畢生的創作追求,是以使用現代主義音樂(modernist music)手法營造深刻雋永的中國古詩詞情境,在他編列的二十三部作品當中,有近三分之一與詩詞的抒情表達有關;這些作品不限於人聲獨唱,亦有..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徐松榮-鋼琴五重奏(1970)
《鋼琴五重奏》創作於1970年7月至1971年5月間,包含〈晨景〉、〈虞美人〉、〈舞〉、〈仰天湖夕歌〉及〈幽靈及其傳說〉等五首樂曲及順序;其中的〈幽靈及其傳說〉取自1971年4月創作的同名鋼琴曲(作品..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郭芝苑-鋼琴獨奏曲(一)(1954-2011)
臺灣作曲家郭芝苑除了創作歌謠,合唱曲、管弦樂編制等作品之外,也為鋼琴創作為數不少的小品與獨奏作品。他自臺灣的「聲音景觀」,如:廟會陣頭音樂,傳唱於街坊的民歌,地方歌仔戲曲調,與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郭芝苑-鋼琴獨奏曲(二)(1956-2009)
臺灣作曲家郭芝苑除了創作歌謠,合唱曲、管弦樂編制等作品之外,也為鋼琴創作為數不少的小品與獨奏作品。他自臺灣的「聲音景觀」,如:廟會陣頭音樂,傳唱於街坊的民歌,地方歌仔戲曲調,與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馬水龍-幻想曲‧為長笛與管弦樂(1975)
《長笛幻想曲》完成於1974年,是馬水龍尚在德國雷根斯堡求學時完成的長笛獨奏作品,並於1975年1月15日由長笛家史坦(Axel Stein)於德國雷根斯堡天主教音樂學院音樂廳進行世界首演。這部作品原..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温隆信-第六號弦樂四重奏(2015)
《第六號弦樂四重奏》是一部「致敬」之作,寫作於2015年,並於同年完稿。寫作順序是從第二樂章「大賦格」開始,以「類調性」(quasi-tonality)手法致敬貝多芬的「大賦格」;第一、三、四樂章分別..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沈錦堂-詩曲‧鋼琴獨奏(2001)
在沈錦堂的音樂創作中,鋼琴獨奏作品為數並不多;綜觀其作,多集中於1960-1970年代,並以奏鳴曲、創意曲或賦格等古典曲式為主。《詩曲—祈、願、償》是作曲家自美留學歸國後極少數的器樂獨奏作品,創作於天..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潘皇龍-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藩籬‧為小提琴、Bb單簧管、大提琴與鋼琴的四重奏曲(2014)
「蘇黎世室內樂團」(The Zurich Ensemble)委託創作新曲,以便配合「天方夜譚(Scheherazade)」為主題的音樂會演出,直覺的反應是跨越時空的異國風情。一方面是臺灣作曲家與瑞士室..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莊文達-白鷺鷥幻想曲‧為二胡、中國笛、大提琴與鋼琴四重奏(2020)
《白鷺鷥幻想曲》描繪出臺灣早期農村景像與意像,並運用臺灣本土自然民歌《駛犁歌》、《白鷺鷥》、《留傘調》等旋律片斷,作為素材發展與變奏,二胡與中國笛為傳統樂器音色,呈現早期農村景像色彩,大提琴與鋼琴則呈..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蔡淩蕙-琴想IX‧為南管上四管(2020)
為南管上四管的《琴想IX》保有南管樂器特性、樂曲語法與固有編制,根植於南管音樂「和」的精神,從中實驗當代音樂創作技法與音色組合。本樂曲的演出者主要由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在學學生與畢業校友組成,創作方..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楊惠婷-心燈.花絮‧為女高音、單簧管、大提琴與鋼琴(2020)
陳秀喜女士的詩作《心燈》前半部以寫景為主,縱有繁星曉月的陪伴,內心依舊孤寂落寞,後半部轉化為對人生與人性的感懷,以心燈象徵對自由意志的嚮往。《花絮》以擬人的手法歌詠人生百態,蒲公英的種子如花絮漂浮,歷..
怡然拾光:2022第十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歌仔戲劇本卷
為闡揚蘭陽人文特色,鼓勵文學創作風氣,辦理第十屆蘭陽文學獎徵文,本屆徵文類別為:散文、新詩、童話、歌仔戲劇本四類別,並將各組得獎作品和評審評語集結成冊出版發行,為蘭陽文學留下紀錄,並延續宜蘭地區的人文..
悲情城市 經典劇照書(33週年珍藏版)
「我在拍完《悲情城市》時才感覺到自己已經自由、解放了, 就像個正在鑽木取火的原始人,這座金獅獎就像那塊木頭,可以滋生熊熊火焰。」 ──侯孝賢,1989年威尼斯影展獲獎致詞 ..
傳藝季刊 Vol.144
傳藝季刊NO.144(112/3) 表演藝術中,英雄永遠是受人矚目的角色,他們立下豐功偉績,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解決世人無法處理的困境,從神話中的英雄到歷史上的英雄,再到人群中默默無名的英雄。..
原住民叢書:賽夏族
本書將告訴你「賽夏」名稱的由來、賽夏人的生活世界和社會運作,以及文化傳承模式,深入淺出地說明賽夏社會建構和維繫的關鍵機制,以及疊合併納多元文化要素的特性。同時,藉由分析信仰祭儀和文化傳統,尤其是大眾覺..